• <tr id="mks4w"><bdo id="mks4w"></bdo></tr>
  • <rt id="mks4w"><bdo id="mks4w"></bdo></rt>
  • 全球采購
    聯系我們
    TOP
    創新規范、百煉成商——芯源微董事長宗潤福在中科院科技創新投資產業聯盟揭牌儀式上的致辭
    發布時間:2020-12-09 00:00:00 瀏覽次數:80
    640_愛奇藝.jpg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投資大佬,中科院正在奮斗創業的同事們,大家上午好!

    作為中科院孵化企業的創始人,我將跟各位分享一下芯源微的發展歷程及成長感悟。此次報告主題為是“創新規范、百煉成商”。報告主要包括以下這么幾個方面,公司概況、背景、成長分享,以及一些意見建議,在商言商,合作共贏。

    公司概況

    芯源微于2002年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發起創立,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實現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公司主營產品光刻工序涂膠顯影設備和單片式濕法設備,是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涂膠顯影機通常與光刻機聯機作業,共同保證光刻線寬和良率,是半導體芯片生產線必不可少的關鍵工藝設備。芯源微是國內唯一能提供前道涂膠顯影機的廠家,承擔國家卡脖子短板攻關重擔。公司產品已實現批量銷售,累計出廠900余臺套,客戶近百家,主要客戶包括臺積電、上海華力、中芯國際、上海積塔、長電科技等國內外知名一線大廠,堪稱國內半導體裝備產業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芯源微連續兩年獲評中國半導體設備行業五強,連續承擔國家02科技重大專項,累計擁有授權專利185項,形成了獨特的專利矩陣。芯源微當前員工規模360人,收入3億元,企業正在高速成長。

    2019年12月16日,芯源微成功登陸科創板,股票發行價格為26.97元,融資5.66億,當前股價100元左右,總市值接近90億。芯源微在上市過程中得到中科控股的大力支持, 2019年7月12日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2019年12月16日成功上市,歷時157天。張濤院長也參加了我們上市的敲鑼儀式。

    我個人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1988年哈工大碩士畢業后到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就職,歷任研究員、室主任、科技處長,2002年12月作為自動化所的投資方代表,參與創立了沈陽芯源公司,擔任董事長、總經理。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起步較早且成果突出,可以稱為是體系內成果轉化的標兵和典范,培養出了中科院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沈陽新松及中科院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沈陽芯源。但是我們與新松有很大的區別,芯源微創立之初,國內半導體裝備研發幾乎是零基礎,沈陽自動化所也沒有相應的技術積累,通過引進韓國技術快速切入半導體裝備領域,但在與韓國人談判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充分意識到風險和困難,逐漸退出,最后就剩下我一個人。芯源微創業路也被總結成“一條好漢、一個方向、一面旗幟”,一條好漢開辟了一個方向,舉起了一面旗幟。

    公司背景

    芯源微創立背景還是國家需求和前瞻性布局,2000年前后,中科院路甬祥院長提出了"兩個輪子走路"的方針,一是面向基礎研究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二是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當時所內領導班子研究認為半導體裝備當時幾乎100%依賴進口,未來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但當時沈陽自動化所并沒有相應技術基礎,研發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因此采取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模式,通與韓國公司合資合作,引進韓國技術,就地取材,在沈陽招聘機械工程師、軟件工程師。韓國公司派13名工程師進駐芯源公司進行技術培訓,歷時一年半完成技術轉讓。芯源微通過充分借鑒韓國公司在集成電路涂膠顯影設備設計制造方面的技術和產品的優勢,實現了高起點產業發展,切入半導體裝備領域并扎根其中,成功摸索出一條通往成功的有效路徑。

    成長分享

    我覺得沈陽芯源野生規范、創新拓展。同時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作為狼性學者,百煉成商,這是互相矛盾卻又對立統一的。野生怎么能規范?我們都說百煉成鋼,可能作為學術帶頭人,實現科技創新突破覺得很榮耀,但是我想發起呼吁,做產業化一樣很光榮。

    所謂野生:半導體設備高投入、高技術門檻,基本上是國家行為。半導體設備五強企業中北方華創、上海微電子裝備都是國家或者上海市培養出來的嫡系部隊,累計獲得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各種資金數十億;上海中微和沈陽拓荊均為海外歸國團隊回國創業,融資能力強,各大風險投資爭先入股。芯源微從發展到上市之前股權融資不超過1億。2013年國科投資注資芯源微時,孫華總經理曾說就看好芯源微兩點,一點就是沈陽芯源是國內半導體企業設備當中唯一一個靠自己的銷售賺錢的企業,其他的企業基本上靠國家的投入、靠風險投資;第二點是孫總與我曾經是中科院EMBA同學,相識多年,相互之間有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孫總對我的評價是像一個戰士,一直在創業和奮斗,投資芯源微就投這兩點。在東北沒有半導體產業,沒有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土壤,因此芯源微的發展基本是靠自我積累,在不毛之地逐漸崛起,靠市場銷售持續發展。論生命力,中科院及國家培養的嫡系部隊堪比皇家園林的寵物還有圈養動物,而真正市場拼打出來的民營企業則是野生動物,芯源微的生存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科院的資源,同時也得到了地方政府諸多支持,所以我們芯源稱不上是野生動物,但也算得上是溜達雞,有韻味且生命力頑強。

    所謂規范:中科院培養出來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創立之初,芯源微從韓國引進技術,但韓國公司對企業發展定位出現問題,其優勢在于設備領域,但盲目引進芯片生產線,最終導致資不抵債,經營不善。雙方合作初期,由于沈陽自動化所主營業務是自動化裝備,無法判定其技術價值,到處充斥著風險,充斥著斗爭。因此我們聘請了一位懂外貿、懂外語、懂合資的專業律師,雙方簽訂了一個閉口協議,明確規定韓國需履行的責任及收取技術轉讓費的判斷標準,從而在打仲裁官司時立于不敗之地。其次芯源微的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嚴格規范,核心層參股都是按每股凈資產真金白銀購買,且每一輪增資都經過國資部門的審核批準,不急功近利,也不占便宜。科創板我們是第148家申報,第72家上交所過會,我們是第6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欲速則不達,規范化走得慢、走得穩,實際上是走得最快的捷徑。

    生存與發展:超前一步是先鋒,超前兩步是先烈!當下大家眼里的半導體產業,可謂是備受矚目,投資很熱,但是在2002年公司剛成立時,國內半導體市場還沒有形成,僅存的幾條生產線也基本處于虧損的狀態,購買力十分有限,沒有訂單,就不能擴產,不擴產就不能買設備,有限的設備需求也基本是購買二手設備。而作為初創企業,我們的技術水平不夠先進也不夠有競爭力,國產設備無論是工藝性能、可靠性、符合度都與客戶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價格也無法與二手設備競爭,無法得到客戶認可。企業起步階段可謂是舉步維艱,生存環境惡劣,芯源始終保持中科院甘于寂寞、堅持堅韌的品質,求生存活。但僅僅堅持活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想辦法殺出一條血路。

    我們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拓展應用領域;通過國產化降低生產成本。起初國內半導體產業、半導體裝備產業沒有形成產業鏈,供應鏈也是從零做起。當初除了鈑金、金屬件加工之外,大部分均依賴韓國、日本進口,我們通過自主研發逐漸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比如光刻工藝最重要的一個工序烘烤,通過熱板烘烤使光刻膠中的溶劑揮發掉,一套熱板單元進口價格為2萬美元,一套設備最多要配置30多套,最少也要10多套,是涂膠顯影設備的核心部件。該部件國產化后,成本從2萬美元降到了2萬人民幣,使得成本大幅下降,一方面增強設備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國產化的過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夠創新設計。隨著市場的發展,LED領域日趨成熟;隨著移動終端、筆記本電腦、手機變得越來越輕薄短小,傳統的封裝方式已經不適用,新的封裝方式圓片級封裝即BUMPING領域誕生。我們抓住了兩大領域大發展的機遇,通過現有產品及技術的創新發展,成功打開國內市場,開辟了芯源生存發展之路,同時也完全超越和覆蓋了引進技術,擴大產品應用領域。

    高端裝備不像民用或者家用產品擁有巨大的市場,高端裝備拼的是硬科技、真功夫,需要長期的技術研發和積累。雖然它的發展不是爆發式增長,但足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解決國民經濟的核心問題。從2008年到2020年收入曲線可以看出,芯源微始終保持增長態勢,雖不是單調線性也不是指數型,但復合增長率也達到38%,穩固成長其實發展也并不慢。

    回顧18年發展歷程,可謂是百轉千回。公司創立之初,韓國人撤資退出,企業陷入困境,可謂是一步死棋,但是我們抓住了led及圓片級封裝領域發展機遇將其走成了活棋,然后借助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走出了一步妙棋。之后在2012年-2016年,企業持續高速發展,設備成功出口到全球第一大代工廠臺積電,標志著國產設備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也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可以稱其為一步贏棋。上市之后結合后續半導體產業前景,希望我們能把企業、行業乃至整個產業做成一個傳奇。從死棋到活棋、妙棋、再到贏棋、到傳奇,芯源微18年磨一劍,砥礪前行。創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長跑,成績和高光時刻只是我們的里程碑。

    芯源脫胎于中科院系統,借助中科院社會地位及影響力,我們不斷拓展資源,邊走邊吆喝。2004年組織召開了沈陽IC國際論壇,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走出去引進來,充分借鑒國際資源和先進的研發技術。同時,我本身是做科技出身,熟悉省市各級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扶持政策,同時借助國家隊的優勢地位及公司良好的題材背景,廣泛承擔國家、省、市、地區研發項目,其中2003年到2009年年均獲得政府各類科技項目經費、人才項目補助約400萬元,2010年到2012年,由于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年均獲政府項目撥款約3000萬元,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解決了企業研發經費不足、自我供血能力不足的問題。融資貸款方面,公司高速發展階段,流動資金不足,僅依靠房產土地抵押貸款額度有限,背靠自動化所這棵大樹,銀行貸款審批高看一眼,同時也可提供部分無抵押信用貸款支持,中科院系統的影響力等無形資產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再就是中科院的資源,國科投資在企業起步階段投資入股,地方創投也積極跟進。在上市前累計融資接近1億元,雖然1億元是個小數,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企業也解決了很大的問題。2012年之后,企業收入突破5000萬元,基本實現自我盈利,2013年公司整體扭虧為盈,形成良性循環和造血能力。

    芯源微總股本8400萬元,我們第一大股東是沈陽先進制造,也是我們的原始股東,2002年沈陽自動化所通過沈陽先進制造創立了沈陽芯源。目前公司第一大股東是民營企業性質。公司發展過程中不斷有資本、風投加入,股權相對平均,無實際控制人,核心員工也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此次上市共發行2100萬股,當前股價約100元左右,總市值隨半導體板塊實時波動。

    在商言商

    做好企業一方面要節奏快,另一面要有狼性,開拓市場要敏銳、堅毅。另外在商言商,要高度重視財務數據,包括毛利率、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實現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完美轉變。

    芯源微經過多年的原始積累迎來了LED產業大爆發,打破單臺銷售局面,實現批量生產,不斷降低成本,持續創新提高。比如LED領域的涂膠顯影機,從最初的110片產能提高到近200片,性能持續提升,售價卻不斷降低,從190萬降到110萬,但毛利率頑強保持不變,得益于持續降成本。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日本美國相繼退出市場,目前該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為韓國和臺灣。在與國家大公司比拼中,我們拼的不是價格,而是性價比,芯源產品售價比進口產品要高5%-10%,但產品綜合性能比進口產品高15%左右,得到了客戶的青睞。

    芯源微的企業文化也是培養有硬度、有執行力、戰斗力、凝聚力的企業團隊,我們企業的核心文化就是對勝利負責,全力以赴,不遺余力,天塌下來你就是大個子,不抱怨,不推諉,對勝利負責。

    芯源微當前面臨的是小眾市場,包括LED及圓片級封裝市場,真正的大市場在前道芯片制造。前道芯片制造工藝復雜,光刻工序可能多達30到100次,光刻的次數越多,需要的光刻機數量就越多,涂膠顯影機的需求量就越大。LED領域光刻工序僅4-5次,且單臺涂膠顯影機售價較低,僅120萬元人民幣,但前道光刻工序多達數十次,與之對應的前道涂膠顯影機售價高達500萬美元,這才是真正的大市場。

    合作共贏

    總結芯源的發展感悟,合作共贏。中科院很多專家辛辛苦苦研發的科技成果,不愿意或不放心交由別人轉化,希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從小帶大再到老,致使很多成果得不到充分社會化。但實際上中科院的優勢在于人才優勢、技術優勢、成果優勢,并不是市場優勢、資金優勢、管理優勢,應該讓權得利,把成果拿出來,把經營管理權拿出來,把產品做大,把企業做大,才能使科研成果真正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才能大白于天下。

    第二,帶領企業成長的人格魅力。企業成長的過程,也是企業家淬煉、蛻變、升華的過程。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攻堅克難,要帶領團隊成長。作為學科帶頭人,要清楚把握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

    另外在商言商,以商為榮,百煉成商。我們應該把科學院的一流人才放在成果轉化、產品產業化上,而不是科研做不下去轉行做成果轉化。

    最后感恩自動化所的培養,感恩中科院的支持,也感恩我們沈陽,近年來沈陽營商環境建設饒有成效,逐步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沈陽裝備制造人才豐富,人員很穩定且用工成本低,遼沈裝備基地的產業基礎、配套能力和裝備人才是芯源微發展壯大的土壤。也感謝偉大的時代,不負青春不負夢,祝愿中科院科技創新投資產業聯盟商業聯盟三鏈融合、產業興旺發達。



    午夜福利看片,国产成年人电影专区,精品国产网站,五月丁香拍拍